新華全媒+丨救助站里的新年笑聲
2022-02-08 13:44:04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銀川2月7日電(記者任瑋)剛過立春,戶外寒風依舊刺骨。寧夏銀川市救助管理站的活動室里,65歲的劉銀漢靠坐在窗邊的暖氣旁,一邊曬著太陽,一邊看著電視。“這個年過得好啊,工作人員給我理了發、刮了胡子,我還吃了羊肉餃子,和大家一起看了春晚。”在外流浪40多年的劉銀漢笑著說。
春節前,銀川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幫劉銀漢理發。(受訪者供圖)
20多歲從甘肅老家出走后,劉銀漢一直靠打零工謀生,沒什么積蓄,也沒有固定住所。前不久,他得了尿結石,向遠房親戚借錢看病,結果錢花光了病沒看好,只能流落街頭。“有一次我疼得站不直又蹲不下,是救助站的人把我送到醫院救治。”
除夕夜,劉銀漢(上圖右)和丁玉強(上圖左)吃上了熱騰騰的羊肉餃子。(受訪者供圖)
為確保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能溫暖安全過冬,2021年10月以來,銀川市救助管理站嚴格履行兜底職能,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通過街面巡查、尋親甄別、救治救助、轉介服務等相關舉措,讓寒冬里的流浪乞討人員不會挨餓受凍,讓無家可歸者能盡早找到親人、回歸家庭。
“我們對疑似精神障礙或智力殘疾的街面流浪乞討人員實施‘保護性’救助,并按照‘先救治、再救助’原則,對突發疾病等流浪乞討人員進行醫療救治,保障他們的基本生存權益。”銀川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長馬紅軍說,2021年,共有39名像劉銀漢一樣的受助人員接受了醫療救治。
“新的一年,我們會繼續通過多種方式幫助疑難受助人員查詢身份信息,希望能幫他們早日找到親人。”馬紅軍介紹,銀川市救助管理站在原有甄別尋親手段的基礎上,不斷拓寬尋親渠道,創新尋親方式,利用流浪人員救助管理信息系統“人臉識別”功能,建立人臉識別臺賬,提升甄別查詢能力和效率;加強與媒體尋親平臺合作,利用信息化網絡加大尋親覆蓋面;與公安部門聯動配合,利用人像比對、DNA采集比對等先進手段加強甄別尋親力度。
“其實在銀川挺好的,我能找到活兒干,現在病治好了,新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趕緊把欠遠房親戚的錢還上。”劉銀漢說,如果再遇到過不去的難關,他會聯系民政部門尋求救助。
和劉銀漢一起在救助站過年的還有67歲的丁玉強,被救助之前,他靠撿破爛、乞討為生,經常買兩個饅頭就湊合過一天。“現在老家已經沒有親人,我年齡大了,找活兒干也沒人要。”丁玉強說,新的一年,他最大的愿望是能有個落腳的地方。據了解,針對丁玉強一樣的流浪乞討人員,屬地民政部門會盡快安置他們到養老院生活。
[ 責編:楊煜]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 農業農村部:對農業科創企業支持貸款規模提2022-03-04
- 不下載APP不給看全文?工信部:立即整改!2022-03-04
- 持續增強中小企業發展信心2022-03-04
- “建議取消中小學生各種藝術考級”引熱議 2022-03-04
- 全國政協委員丁磊:建議加速鈉離子電池等新2022-03-04
- 電腦忘記密碼怎么辦?教你一招,半分鐘就能2022-03-04
- “大媽”排隊買金場景難再現2022-03-04
- 不下載APP不給看全文?工信部:立即整改!2022-03-04
- 愛看評論 愛比價格 這代年輕人購物有個性2022-03-04
- “互聯網一代”開啟新節儉模式2022-03-04
- “全過程人民民主”“動態清零”……兩會全2022-03-04
- 創意微視頻|微光2022-03-04
- 數評兩會:21億劑!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2022-03-04
- 微視頻 | 你聽,被愛著的感覺,真好!2022-03-04
- 【代表委員話三農】宋豐強:聚焦黃河綠色發2022-03-04
- 有事好商量丨小巷里的懇談會2022-03-04
- 非本人原因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齡如何計2022-03-04
- 工地發放工資卡“不符合要求”,只能去指定2022-03-04
- 騎車下班途中“自摔”受傷,難以認定為工傷2022-03-04
- 女性平等就業權相關法律有哪些?怎么規定的2022-03-04
- 數據統計:《艾爾登法環》在Steam上售出1002022-03-04
- 張業遂:中國是對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2022-03-04
- 統計局:2021年我國參加失業保險人數達22958萬2022-03-04
- 北京出臺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綜合監2022-03-04
- 元宇宙概念異動,這些產業或將率先落地,投2022-03-04
- 國投羅鉀助力沃柑種植,為大理再添一抹亮色2022-03-04
- 軍工股走強,俄烏沖突催化裝備發展,行業成2022-03-04
- 劉永好:多舉措節糧提效保障糧食和耕地安全2022-03-04
- APP“脅迫下載”只會自砸招牌2022-03-04
- 首筆數字人民幣碳信用交易在成都完成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