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準施策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論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2021-12-15 13:38:50 來源:經濟日報
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而對一些重大問題的認識把握是否到位,直接影響著宏觀經濟大盤穩定。正因如此,圍繞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深刻闡釋、明確科學部署,體現了現實緊迫性和長期戰略性。切實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能力,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對于穩定市場預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基礎性意義。
風險挑戰,是經濟社會運行過程中的客觀存在;統籌發展與安全,是宏觀經濟治理的重要方法論。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我們充分肯定“十四五”開局的精彩答卷,同時也不能低估中小企業成本壓力加大、經濟金融領域風險隱患突出等現實問題,以及各國金融市場聯系緊密、一些國家債務率高企等外部環境風險。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是風險易發高發的時期,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不能回避,必須因勢而謀、因勢而動、因勢而進。
有風險挑戰并不可怕,只要應對得當,就能化危為機。這要求我們必須強化底線思維,精準施策,高度關注經濟社會轉型發展中的焦點、難點,堅持做到不忽視一個風險、不放過一個隱患,防止小風險向重大風險演化,努力使重大風險影響降到最低。
聚焦當下,要做好統籌協調,注重加強各地區、各部門的信息共享機制、溝通協調機制、組織領導機制建設,改變分散化、碎片化管理方式,實現跨地區、跨部門的重大風險防控有機協同聯動;做好分類施策,針對部分高風險問題銀行、個別高負債企業、部分高債務壓力地方政府,進行精準識別,研究制定化解和緩釋風險的政策措施,制定可行的風險處置預案;做好精準拆彈,把特定風險控制在特定范圍之內,斬斷“傳播鏈”,防止個體風險向整個行業擴散。一句話,必須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保持社會大局穩定。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必須強化陣地意識,壓實責任。各種風險往往不是孤立出現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織并形成一個風險綜合體。防范化解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地方、金融監管、行業主管等要做到守土有責、主動負責、敢于擔當,特別要發揮地方黨政主要領導負責的財政金融風險處置機制作用,各級黨委和政府防控好自己職責范圍內的風險,不能把防風險的責任都推給上面,也不能把防風險的責任都留給后面,更不能在工作中不負責任地制造風險。
企業也要壓實主體責任。企業作為法人有必須履行的義務,目前有部分企業,尤其是個別金融和房地產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忽略風險管控,通過大量舉債盲目擴張,不僅給自身發展埋下隱患,還通過債務鏈條向其他機構和領域傳遞擴散風險。明確企業自身在應對與化解風險過程中需要承擔的責任,有助于強化企業經營者風險防控意識,更傳遞出我國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的治理信號。
無論強化底線思維、精準施策,還是強化陣地意識、壓實責任,發展是硬道理,高質量發展是根本要求。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從根本上防范化解各類風險,就能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長期均衡,由此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經濟日報評論員)
[ 責編:王麗媛]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 “建議取消中小學生各種藝術考級”引熱議 2022-03-04
- 全國政協委員丁磊:建議加速鈉離子電池等新2022-03-04
- 電腦忘記密碼怎么辦?教你一招,半分鐘就能2022-03-04
- “大媽”排隊買金場景難再現2022-03-04
- 不下載APP不給看全文?工信部:立即整改!2022-03-04
- 愛看評論 愛比價格 這代年輕人購物有個性2022-03-04
- “互聯網一代”開啟新節儉模式2022-03-04
- “全過程人民民主”“動態清零”……兩會全2022-03-04
- 創意微視頻|微光2022-03-04
- 數評兩會:21億劑!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2022-03-04
- 微視頻 | 你聽,被愛著的感覺,真好!2022-03-04
- 【代表委員話三農】宋豐強:聚焦黃河綠色發2022-03-04
- 有事好商量丨小巷里的懇談會2022-03-04
- 非本人原因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齡如何計2022-03-04
- 工地發放工資卡“不符合要求”,只能去指定2022-03-04
- 騎車下班途中“自摔”受傷,難以認定為工傷2022-03-04
- 女性平等就業權相關法律有哪些?怎么規定的2022-03-04
- 數據統計:《艾爾登法環》在Steam上售出1002022-03-04
- 張業遂:中國是對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2022-03-04
- 統計局:2021年我國參加失業保險人數達22958萬2022-03-04
- 北京出臺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綜合監2022-03-04
- 元宇宙概念異動,這些產業或將率先落地,投2022-03-04
- 國投羅鉀助力沃柑種植,為大理再添一抹亮色2022-03-04
- 軍工股走強,俄烏沖突催化裝備發展,行業成2022-03-04
- 劉永好:多舉措節糧提效保障糧食和耕地安全2022-03-04
- APP“脅迫下載”只會自砸招牌2022-03-04
- 首筆數字人民幣碳信用交易在成都完成2022-03-04
- 政協委員建議將學生群體心理治療納入醫保2022-03-04
- 兩部門:進一步實施小微企業“六稅兩費”減2022-03-04
- 統計局:2月下旬27種產品價格上漲 生豬價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