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總局談歷史題材:不能用個人臆想取代歷史定論
2021-12-06 09:03:45 來源:北京青年報
廣電總局談歷史題材劇創作
“不能用個人臆想取代歷史定論”
11月30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聯合舉辦“歷史題材電視劇創作座談會”,對歷史劇創作的相關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朱詠雷提出三點意見:一、要牢牢樹立大歷史觀,把握過去現在未來的歷史發展大勢,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引領正確的創作方向;二、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歷史語境中觀照現實,構筑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三、要在創作理念上因時而變、勇于創新,在拍攝制作上精益求精、匠心獨具,爭取打造出一批扛鼎之作。
朱詠雷表示,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歷史現象紛繁復雜,要在浩如煙海的歷史信息、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中作出選擇,做到“找準選題、講好故事、拍出精品”,對歷史資料進行選擇、組合和再現,正確地表現歷史,藝術地再現歷史。要從整體上、從聯系中透過現象把握本質,引導觀眾認清歷史發展的方向。“尤其是關于民族、文化、國家統一等涉及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重要問題,不能用個人的猜測臆想和尚無定論的學術解讀,取代歷史定論、社會公論。在題材選擇和人物塑造上,要牢牢把握歷史大趨勢和中華民族發展的總體進程,避免只對歷史鉤沉進行個人化、獵奇化、邊緣化的發掘,或是僅僅出于地方、部門的立場,拔高美化或貶損某人、某事,要堅決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創作方向。”
歷史劇創作不能只將目光鎖定在帝王將相,始終圍繞著皇權這一軸心閃轉騰挪,將歷史劇的空間越做越小,甚至陷入到死胡同之中。歷史劇創作要努力發掘更加豐富的歷史視角、文化視角和生活視角,通過鮮活的藝術形象、新穎的藝術手法體現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創造實踐推動作用。“歷史題材電視劇不僅要有舊時王謝堂前的風云際會,更要有飛入尋常百姓家的人間煙火”。
朱詠雷指出,歷史劇的創新是貴在獨辟蹊徑、不拘一格,絕不意味著拋棄本來、隨波逐流。現在確實有個別創作者缺乏對唯物史觀、大歷史觀的準確認知和正確把握,一些作品對重要歷史事件、歷史人物虛構失度,創作理念依舊聚焦于帝王將相的權謀斗爭和后宮生活,忽視對人民群眾形象的塑造、對歷史主流趨勢的把握,還有少數作品將歷史空間作為缺乏藝術水準和藝術邏輯的萬能借口和遮羞布,甚至是滋生糟粕的溫床,存在庸俗化、媚俗化、架空懸浮的傾向,這些都是要旗幟鮮明反對和摒棄的。
他強調,推動歷史題材電視劇的健康發展和創作繁榮,是廣電總局當前和“十四五”時期的工作重點之一,對于重點歷史劇目,廣電總局將全過程服務指導,全流程質量管理,全行業配置資源,集結好編劇、好導演、好演員進行創作拍攝。
文/本報記者 祖薇薇
[ 責編:張璋]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 “建議取消中小學生各種藝術考級”引熱議 2022-03-04
- 全國政協委員丁磊:建議加速鈉離子電池等新2022-03-04
- 電腦忘記密碼怎么辦?教你一招,半分鐘就能2022-03-04
- “大媽”排隊買金場景難再現2022-03-04
- 不下載APP不給看全文?工信部:立即整改!2022-03-04
- 愛看評論 愛比價格 這代年輕人購物有個性2022-03-04
- “互聯網一代”開啟新節儉模式2022-03-04
- “全過程人民民主”“動態清零”……兩會全2022-03-04
- 創意微視頻|微光2022-03-04
- 數評兩會:21億劑!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2022-03-04
- 微視頻 | 你聽,被愛著的感覺,真好!2022-03-04
- 【代表委員話三農】宋豐強:聚焦黃河綠色發2022-03-04
- 有事好商量丨小巷里的懇談會2022-03-04
- 非本人原因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齡如何計2022-03-04
- 工地發放工資卡“不符合要求”,只能去指定2022-03-04
- 騎車下班途中“自摔”受傷,難以認定為工傷2022-03-04
- 女性平等就業權相關法律有哪些?怎么規定的2022-03-04
- 數據統計:《艾爾登法環》在Steam上售出1002022-03-04
- 張業遂:中國是對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2022-03-04
- 統計局:2021年我國參加失業保險人數達22958萬2022-03-04
- 北京出臺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綜合監2022-03-04
- 元宇宙概念異動,這些產業或將率先落地,投2022-03-04
- 國投羅鉀助力沃柑種植,為大理再添一抹亮色2022-03-04
- 軍工股走強,俄烏沖突催化裝備發展,行業成2022-03-04
- 劉永好:多舉措節糧提效保障糧食和耕地安全2022-03-04
- APP“脅迫下載”只會自砸招牌2022-03-04
- 首筆數字人民幣碳信用交易在成都完成2022-03-04
- 政協委員建議將學生群體心理治療納入醫保2022-03-04
- 兩部門:進一步實施小微企業“六稅兩費”減2022-03-04
- 統計局:2月下旬27種產品價格上漲 生豬價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