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數字鄉村的井岡山路徑:治理、興業、惠農
2021-11-30 16:33:53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井岡山11月30日消息(記者王一凡)近年來,江西省井岡山市扎實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增強農民群眾的“造血能力”,改善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進一步發揮互聯網、大數據在脫貧鞏固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彌補城鄉“數字鴻溝”,聚焦鄉村數字治理、鄉村產業振興和數字惠民服務三個維度,為建設數字鄉村探索出了一條井岡山路徑。
2020年10月,井岡山市正式列入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成為江西省四個試點地區之一。2020年11月,井岡山市入選全國數字鄉村建設典型案例地區,成為全國20個數字鄉村建設典型縣(區)之一。
智慧井岡山聯動指揮大廳(央廣網發 周梓鑫 攝)
井岡山市以列入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為契機,堅持把數字鄉村建設作為脫貧鞏固提升、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積極探索具有井岡山特色的“1423”數字鄉村建設路徑,即編制數字鄉村“一張圖”,完善鄉村新基建、數字產業、數字治理、信息服務“四大體系”,建立資源共享、可持續發展“兩項機制”,堅持“精準化“智能化“數字化”發展方向,創新探索具有井岡山特色的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
補數字化政務短板打造鄉村“智慧大腦”
鄉村振興,出路是科技。當前,新一代信息和數字化技術正在轉變為新的生產要素和治理工具。
井岡山市立足“紅”的優勢和特色,創新推出“紅色治理工作法”,注重運用信息化、科技化手段提升防控效率。一方面,全面鋪設網絡防控“遞步哨”。在“互聯網+微警務”服務模式中,該市廣泛搭建“指尖上的派出所”,推行“一村一群,一群七員”微信工作模式,將派出所責任警員、戶籍員、交通警員、巡防員、宣傳員、鄉鎮駐村員、村(居、社區)委員吸入,實現“即時防控鍵對鍵”。另一方面,精準布控天網地網“情報站”。精準布設的250多個高清“天網”探頭;商鋪、家庭等“地網工程”4300多個社會監控探頭;8個進出通道口設立治安卡點;茨坪博物館、火車站等重點場所新增1100處帶人臉識別的“智慧云眼”……井岡山織就了一張智能立體的“平安網”。
井岡山九豐農業科技園(央廣網發 周梓鑫 攝)
2020年,井岡山市投入197.8余萬元搭建了“萬村碼上通”5G+長效管護平臺,將井岡山全域一張圖和鄉鎮場行政村區域統一納入立體空間,設置了鄉村大腦、物聯云判、垃圾和污水處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長效管護、點位管理等板塊,實現大數據預警、點對點監測、智能化服務,覆蓋到農村長效管護“神經末梢”。借助數字化手段,實現數字惠農、智慧興村,給百姓帶來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同時,依托農村現代遠程教育載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黨員教育管理,激發農村黨員參與積極性,提高了黨組織活動的實效。目前,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工作平臺已經實現行政村全覆蓋。
農業智能溫控大棚(央廣網發 周梓鑫 攝)
以數字農業引領特色富民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鄉村振興的共富之路上,農業、產業發展是核心抓手。
近年來,井岡山扎實推進網絡覆蓋、農村電商、信息服務、網絡扶智、網絡公益五大工程,充分利用“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市)”優勢,積極探索電商扶貧工作的路徑和辦法,促進電子商務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累計帶動就業、創業總人數 12426 人,其中建檔立卡脫貧戶 4892 人,不僅使農村電商“活”起來,更讓貧困群眾借電商“富”起來,形成脫貧致富的“引爆點”。
柏露鄉便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指導群眾使用贛服通(央廣網發周梓鑫 攝)
借力區塊鏈公共服務平臺,將產業鏈、供應鏈各參與主體的“產供加銷”碎片化信息數字化后存儲入區塊鏈系統平臺,力促全鏈條參與主體(原產地、生產商、渠道商、網絡銷售商、消費者等)的信息在區塊鏈公共服務平臺上可被查閱,確保域內電商農產品信息透明化、全流程可追溯化,扎實提升井岡山網銷農產品的質量可信度。
按照“產業為根、立志為本、機制為要、黨建為基”的總體工作思路,該市狠抓好“231”茶竹果(建設20萬畝茶園基地、30萬畝毛竹低改基地和10萬畝特色果業基地)產業富民工程,通過依靠農業科技進步和數字農業新技術的應用,特別是加大了農業數字化技術的推廣應用力度,測土配方施肥、智慧農業、農業物聯網、農產品溯源等技術得到推廣應用,實現了農業生產方式的重大改變和提升。
借助“互聯網+”技術讓農民生活更美好
鄉村振興,以人為本。在數字時代,以各項技術為助力,提升農民素質,成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
井岡山開展電商培訓(央廣網發 周梓鑫 攝)
讓數據多跑腿,讓農民少跑路。深入推進“市、鄉、村”三級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將惠民服務從線下辦理轉到線上辦理、從外部渠道轉到官方渠道、從多次跑動到秒批辦理提供一站式、便捷化、智能化服務。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政府服務代辦點行政村覆蓋率已達100%,截止今年7月份,鄉鎮(街道)級政務服務事項可網上辦事項已達100%。
更加健康的身體和更好的教育也是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數字技術可以跨越大城市與偏遠鄉村的醫療鴻溝和教育壁壘。記者了解到,該市人民醫院與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建立緊密型醫聯體,雙方依托附院遠程會診平臺積極開展遠程會診、遠程教育工作,讓井岡山人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大醫院的高質量診療服務。同時,通過“三個課堂”,積極探索“名師網絡工作室”“網絡學習空間建設”“ 智慧作業”等項目來實施“走出去、引進來”的“外循環”和激活全市優質師資共享的“內循環”模式來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和信息素養。投入1300余萬元建設教育城域網,將全市所有中小學(含教學點)接入城域網,實現學校寬帶校校通、班班通全覆蓋,寬帶網絡覆蓋率達100%。
井岡山紅色旅游VR影院(央廣網發 周梓鑫 攝)
不僅如此,井岡山市還通過創新“五個統一”管理法,輻射帶動了一大批特色小鎮發展及鄉村旅游,有效帶動了貧困村、貧困戶脫貧摘帽,神山、壩上等鄉村通過“紅軍的一天”紅色培訓體驗項目,促進當地貧困群眾戶均年增收2.3萬余元。依托網站、微信公眾號等互聯網平臺,組建技能培訓群、畢業生微信群等,新推廣預約服務、結對幫扶、創業全程跟蹤等便民、利民服務模式。2020年,全市農村創新創業實現產值2億多元,帶動脫貧戶戶均增收3500多元。2021年,為142名鄉創業農民工發放208萬元;為66名農村自主創業農民發放1035萬元,成功帶動創業613人。
“鄉村興則國家興”。“十四五”期間,井岡山將持續深度探索具有井岡山特色的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賦能農業產業轉型升級、農村治理提質增效、農民生活便捷美好,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插上“數字翅膀”,讓廣大農民群眾分享信息化發展成果。
[ 責編:陳暢]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 “建議取消中小學生各種藝術考級”引熱議 2022-03-04
- 全國政協委員丁磊:建議加速鈉離子電池等新2022-03-04
- 電腦忘記密碼怎么辦?教你一招,半分鐘就能2022-03-04
- “大媽”排隊買金場景難再現2022-03-04
- 不下載APP不給看全文?工信部:立即整改!2022-03-04
- 愛看評論 愛比價格 這代年輕人購物有個性2022-03-04
- “互聯網一代”開啟新節儉模式2022-03-04
- “全過程人民民主”“動態清零”……兩會全2022-03-04
- 創意微視頻|微光2022-03-04
- 數評兩會:21億劑!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2022-03-04
- 微視頻 | 你聽,被愛著的感覺,真好!2022-03-04
- 【代表委員話三農】宋豐強:聚焦黃河綠色發2022-03-04
- 有事好商量丨小巷里的懇談會2022-03-04
- 非本人原因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齡如何計2022-03-04
- 工地發放工資卡“不符合要求”,只能去指定2022-03-04
- 騎車下班途中“自摔”受傷,難以認定為工傷2022-03-04
- 女性平等就業權相關法律有哪些?怎么規定的2022-03-04
- 數據統計:《艾爾登法環》在Steam上售出1002022-03-04
- 張業遂:中國是對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2022-03-04
- 統計局:2021年我國參加失業保險人數達22958萬2022-03-04
- 北京出臺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綜合監2022-03-04
- 元宇宙概念異動,這些產業或將率先落地,投2022-03-04
- 國投羅鉀助力沃柑種植,為大理再添一抹亮色2022-03-04
- 軍工股走強,俄烏沖突催化裝備發展,行業成2022-03-04
- 劉永好:多舉措節糧提效保障糧食和耕地安全2022-03-04
- APP“脅迫下載”只會自砸招牌2022-03-04
- 首筆數字人民幣碳信用交易在成都完成2022-03-04
- 政協委員建議將學生群體心理治療納入醫保2022-03-04
- 兩部門:進一步實施小微企業“六稅兩費”減2022-03-04
- 統計局:2月下旬27種產品價格上漲 生豬價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