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桃為什么這樣紅——全國人大代表肖軍的富民興村“密碼”-聚看點
2023-02-28 10:33:20 來源:貴州人大
今年元宵節第二天,陶營村還沉浸在喜慶氛圍中。村里的櫻桃園,滿山遍野的櫻桃樹上,掛滿了含苞待放的花骨朵,隨風搖曳。
【資料圖】
新當選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畢節市納雍縣厙東關鄉陶營村黨總支書記肖軍,站在櫻桃園的觀景臺上,時而遠眺,時而俯瞰,像一位將軍檢閱萬千雄兵那樣莊嚴。
他告訴記者,春節這段時間,他幾乎每天都要上山看看,“這可是全村人的搖錢樹啊,一棵樹每年要給老百姓貢獻200元以上的收入呢!”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納雍縣陶營村黨總支書記肖軍。
2013年,在外創業小有成就的肖軍,被陶營村群眾“拉”回家鄉,推他當了村黨支部副書記,后來又選他當了村黨總支書記。
十年磨一劍。肖軍說,回鄉以來,他帶領鄉親們全力以赴只干一件事:千方百計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在肖軍的眼里,品質獨特的瑪瑙紅櫻桃樹是陶營村的“母親樹”,風景秀麗的總溪河是陶營村的“母親河”。他認為,找到了“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就找到了陶營村的富民興村“密碼”。
肖軍一上任就盯住瑪瑙紅櫻桃這棵樹。如何經營好“這棵樹”?一番調研后,他決定抓“兩頭”、放“中間”,成立陶營村瑪瑙紅櫻桃種植專業合作社,抓好產業發展的關鍵“兩頭”,一是技術,二是銷售。種植、采摘、包裝、運輸等“中間環節”,放手發動群眾干。
確定好發展思路后,肖軍為這棵樹燒了“三把火”。
第一把“火”,搶抓住新一輪退耕還林的政策機遇,廣泛動員村民大規模種植瑪瑙紅櫻桃樹。在國家退耕還林政策每畝補助1200元的“紅利”激勵和村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技術支撐下,全村櫻桃種植面積迅速飆升到近5000畝,實現“家家都有櫻桃樹、人人會種櫻桃樹”的目標,讓曾經瓦窯遍地、塵土飛揚的山坡變成了美麗的櫻桃園,陶營村邁出了“青山”變“銀山”的第一步。
曾經塵土飛揚的山坡變成了櫻桃園。
第二把“火”,連續舉辦四屆“櫻桃節”,讓陶營瑪瑙紅櫻桃聲名遠播,開辟了北、上、廣、深等26個大城市的銷售渠道,通過“山上建基地、山下做包裝、山外拓市場”的模式,打通“青山”向“金山”轉換的通道,陶營村邁出了“青山”變“銀山”的第二步。
“陶營櫻桃節曾創下日均110萬元的銷售額。”肖軍扳著手指算了一筆賬:5000畝櫻桃全部進入盛產期后,保守點估算每畝收入8000元,每年產值4000萬元,全村802戶、3233人,戶均收入近5萬元,人均收入1.2萬元以上。
每到櫻桃花開放和收獲季節,大量游客來到陶營村欣賞鄉村風光,體驗采摘樂趣。
第三把“火”,布局櫻桃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探索“青山”變“金山”的多種路徑。為了提高櫻桃附加值,肖軍說服種植大戶楊才貌用櫻桃釀酒,經幾番嘗試之后,釀出了口感、品質獨特的櫻桃酒。肖軍欣喜之余,聘楊才貌當技術總監,然后馬不停蹄地忙碌櫻桃酒廠的各項籌建工作。肖軍告訴記者,櫻桃果汁廠也列入了發展規劃并開始籌備。他深信,這兩個廠投產后,陶營村將會邁出“青山”變“銀山”的第三步:“土特產”產業化。
肖軍的“三把火”,“燒”出了“中國瑪瑙紅櫻桃第一村”、“中國瑪瑙紅櫻桃之鄉”的響亮品牌,“燒”出了“綠水青山”轉換成“金山銀山”的“金鑰匙”。“燒”出了陶營村鄉村振興的希望:森林覆蓋率從40%增至83.6%,全村人均收入2021年達20600元,其中,瑪瑙紅櫻桃樹貢獻的收入占了“半壁江山”。
從種好“一棵樹”點燃鄉村的發展希望后,肖軍又帶領鄉親們經營好“一條河”。陶營村位于國家4A級景區納雍總溪河風景名勝區核心區域,二月賞櫻花,四月品櫻桃,夏天戲溪水。在數千畝瑪瑙紅櫻桃的“加持”下,這里,成為總溪河風景名勝區游客的核心打卡地。2019年,陶營村上榜農業農村部評選的“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如何讓“綠水”變“金水”?肖軍一語破的:“走農旅融合產業化之路”。肖軍告訴記者,推進農旅融合產業化的關鍵一“招”是“城鎮化帶動”。他的構想是通過建好一座“城”,支撐農文旅融合產業化。2015年12月,貴州最大水利工程——夾巖水利樞紐工程在距陶營村幾公里外的地方開工建設。肖軍和村委班子緊緊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申請了80多畝建設用地,建了一個“集中安置點”,開啟了陶營村的城鎮化之路。
據肖軍介紹,這個“集中安置點”后來更名為“陶營小區”。在這座“微城”里,總溪河風景名勝區游客服務中心、瑪瑙紅櫻桃文化廣場、農副產品交易市場、農副產品深加工廠房、冷鏈和倉儲物流園、農產品科研中心等農旅融合產業化的標志性基礎設施相繼建成,幼兒園、醫院、文化圖書室、加油站、郵政代辦點、養老院等生活配套設施日臻完善,500多間商鋪日漸活躍。“陶營小區”成了名副其實的“陶營小鎮”。
建好一座“城”,加快了陶營村“一條河”農旅融合的產業化步伐。“中國瑪瑙紅櫻桃”“十里河灘燒烤場”“親水溪流度假區”“河魚養殖體驗中心”等項目有條不紊地規劃建設,農家樂、民宿、垂釣、賞花、采摘等方興未艾。目前,全村餐飲收入1500多萬元,住宿娛樂等收入220多萬元,人均創收5600元。
一棵“樹”,一條“河”,一座“城”,“鼓”了村民腰包,“火”了集體經濟。2022年底,陶營村各類生產經營總收入達6500萬元,人均收入過2萬元,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村集體經濟也得到壯大,累計收入達682萬元,徹底撕掉了集體經濟“空殼村”的標簽。
肖軍說,陶營村的跨越發展,最關鍵的是村支兩委“團”好了一群人。“一團五隊”和“兩社”,就是陶營村“團”好一群人的法寶。陶營村成立了黨員服務團,組建了發展顧問隊、技術服務隊、電商服務隊、文化傳播服務隊、事務管理服務隊等五支隊伍,將發展產業和村務管理的“行家里手”緊緊地“團”在一起。同時又成立了現代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群眾以土地、櫻桃樹、資金、勞動力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入股,把大家的利益緊緊地“團”在一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謀振興大計,共興農旅融合,共建美麗鄉村,共享發展成果。
肖軍說,種好一棵“樹”、用好一條“河”、建好一座“城”、團好一群人的“四好”之路,就是陶營村的振興之路、騰飛之路!
距2023年全國兩會召開時間越來越近,肖軍一天比一天忙。“當選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我既感到非常光榮,同時也深知責任重大。”白天調研走訪,晚上伏案疾書。肖軍說,他每天忙的就是把陶營村的“10年之變”總結好,把帶著“泥土味兒”的富民興村建議帶到全國兩會上去匯報交流,讓全國的鄉親都能感受到我們的幸福生活。
采訪結束時,肖軍送我下山,滿山的瑪瑙櫻桃一直紅到天際。他說,陶營村的好戲還在后頭呢!
記者手記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返鄉就業創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重要抓手,意義重大。近年來,貴州持續實施“雁歸興貴”行動計劃,2021年全省農村勞動力返鄉創業就業就有18.45萬人。人才興,鄉村興。我們呼喚像肖軍這樣的本土人才不斷涌現。
來源:《人大論壇》雜志2023年第2期
作者:人大論壇全媒體記者 弓倩
[ 責編:廖慧]標簽: 全國人大代表肖軍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 櫻桃為什么這樣紅——全國人大代表肖軍的富2023-02-28
- 全球資訊:北斗導航板塊異動拉升 山東華鵬2023-02-28
- 中原證券:年初至今消費數據存結構性亮點 2023-02-28
- 動態焦點:快訊:如意集團漲停 報于9.72元2023-02-28
- 漲停雷達:ST板塊異動 ST明誠觸及漲停 動2023-02-28
- 萬潤股份:目前公司三大產業發展良好_觀焦2023-02-28
- 金信諾:公司從成立發展至今,在傳統線纜、2023-02-28
- 教師是一個光輝事業,是學生的靈魂,是人生2023-02-28
- 課堂是教師的舞臺,教育是教師的靈魂,學生2023-02-28
- 全球觀點:教師課堂教學,如何引發學生興趣2023-02-28
- 每日熱門:家長必讀:高考志愿如何報?這里2023-02-28
- 假如孩子有速讀這項技能,他的語文成績可能2023-02-28
- 滬"大零號灣"打造世界級科創灣區 形成"核2023-02-28
- 天天短訊!上海科技影都啟動實質性建設 產2023-02-28
- 廣東春招市場“春意盎然”2023-02-28
- 世界今日訊!【開好局 起好步】各地加快產2023-02-28
- 世界觀熱點:【未來已來高質量發展看中國】2023-02-28
- 一線調研丨市場規模快速增長 冷鏈很“熱”2023-02-28
- 陜西省山陽縣王莊村積極培育庭院經濟 開發2023-02-28
- 環球最新: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生產環節落地2023-02-28
- 優刻得2022年度虧損4.15億同比虧損減少 綜2023-02-28
- 賽微微電等18只科創板股融資余額增幅超10%_2023-02-28
- 豫園股份:公司旗下上海豫園珠寶時尚集團有2023-02-28
- 訊息:漢邦高科:公司已按照公告約定的期限2023-02-28
- 德龍激光2022年度凈利6740.15萬同比減少23.2023-02-28
- 全球觀焦點:億道信息:目前更多的是通過國2023-02-28
- “一企帶一鏈,一鏈成一片”2023-02-28
- 世界要聞:會展經濟復蘇,還需突出“新”字2023-02-28
- “小修小補”融入城市生活 今日熱訊2023-02-28
- 上海人社部門深入中西部 勞務協作走出精細202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