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金融論壇香港舉行,探討可持續發展新常態
2022-01-27 08:45:44 來源:第一財經
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與香港貿易發展局合辦的第十五屆亞洲金融論壇于1月11日結束。為期兩日的論壇為數以千計的來自8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政府、金融及商界領袖提供有效平臺,交流真知灼見及發掘投資商機。這屆論壇也是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揭開序幕的活動之一。
這屆論壇以“引領未來新常態邁向可持續發展”為主題,讓世界各地的政商界領袖以因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們的生活、社會、經濟造成難以預料的影響,討論如何引領未來發展。世界各地疫情仍未受控,加上變異毒株快速傳播,令全球疫情發展充滿不確定性。同時,不少政府收緊旅游限制,加上各地供應瓶頸或會持續,可能會阻礙全球生產并推高通脹。各地政府正積極適應疫后世界的新常態,令供應鏈及經濟體系更為穩固,讓經濟復蘇更為平穩、均衡及普惠。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原銀監會主席、證監會原主席尚福林發表主題演講。尚福林表示,內地在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并致力加強與各國合作以應對全球危機。他亦肯定香港作為連接內地與世界各地的貿易及投資門戶的重要性,并指出,穩定的社會和政治環境為香港創造有利的營商條件,讓香港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與作用。
我參與了主題討論環節“引領未來新常態邁向可持續發展”,提及面對新常態,全球需要思考如何應對氣候變化這個議題;而新冠肺炎疫情不單提醒大家要加強金融體系抵御逆境的韌性,各國和地區的通力合作也不可或缺。同場來自世界各地的重量級嘉賓也分享了對疫情后全球經濟和商業新常態特征的見解,以及公共和私營界別如何合作,以引領全球經濟走向綠色未來和實現可持續發展。他們特別提及科技與數字化對未來經濟發展的關鍵作用,以及強調鼓勵公私營資本共同參與綠色轉型的重要性。
應對氣候變化金融體系不能怠慢
在推動環球經濟及商業格局進行基本結構轉變之時,我們不能只著眼于目前疫情的挑戰,更應借此契機,讓世界經濟和金融體系為應付迫在眉睫的氣候變化難題做更充足準備,邁向綠色及可持續發展。
氣候變化是全世界共同面對的議題,需要全世界協調合作。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向來是世界各地商業、金融、人才匯集之地,我們很高興能以亞洲金融論壇為平臺,讓世界各地的投資者、政商界領袖討論如何通過創效投資、具前瞻性的商業策略或果斷的政策措施,引領全球經濟走向綠色未來、實現可持續發展。
當然,除了促使各地合作之外,香港在自身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亦不遺余力。香港特區政府去年10月宣布,2035年前香港整體碳排放要比2005年的基年減少一半,并在2050年前達到碳中和。香港特區政府亦承諾在未來15~20年間投入2400億港元推動一系列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為此,香港憑借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以及眾多優勢(包括龐大的金融市場和完善的國際級監管體系、匯聚全球領先的金融和專業機構、綠色評估認證機構及國際投資者),正全力發展為大灣區內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中心,為推動綠色經濟發展提供資金。
推動綠色金融香港發揮獨特作用
為推動綠色債券市場的發展,香港特區政府自2019年5月已在政府綠色債券計劃下發行超過70億美元等值的綠色債券(其中包括50億元人民幣及17.5億歐元的綠色債券,相當于超過27億美元)。目前,政府綠色債券計劃的借款上限已提升一倍至接近260億美元(2000億港元),讓香港特區政府可在2021~2022財政年度起的五年內,可應市場情況發行更多綠色債券。我們也正籌備發行首只綠色零售債券,讓市民親身參與,從而加深大眾對綠色金融的認知。
為吸引更多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發行人和借款人使用香港的融資平臺和專業服務,香港特區政府在2021年5月推出為期三年的資助計劃,資助合資格的債券發行人和借款人的發債支出和外部評審服務。通過這個資助計劃,我們希望更多企業在香港發行綠色和可持續債券及貸款,并鼓勵更多金融機構、專業服務提供商和外部評審機構在香港落戶及開拓業務,以建立綠色金融的生態圈。截至去年底,計劃已批出約50宗申請,涵蓋各類綠色和可持續債務工具。
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和相關機構組成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跨機構督導小組(督導小組),于2020年12月發布了策略計劃,闡述了推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共同愿景,并重點推動氣候相關披露和可持續匯報、碳市場機遇,以及通過新成立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中心促進人才及技能方面的培育、建立數據儲存庫及提升數據分析能力等。
中央政府提出,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計劃,并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以及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雙碳”減排目標。香港的綠色金融發展一直得到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香港亦致力發展成為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為國家達成上述目標作出貢獻。
在為內地提供綠色融資方面,深圳市政府于去年10月在香港發行首只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這是內地市政府首次在境外發行債券,其中包括綠色債券。我們會繼續加強推動市場發展,使香港的監管標準與國際最佳做法接軌,鼓勵更多內地機構使用香港的融資平臺和專業服務,進行綠色和可持續投融資及認證,并推動“一帶一路”綠色和可持續基建和項目的融資。
隨著內地和其他主要海外市場致力轉型至綠色、低碳和氣候適應型經濟,國際碳市場可望迎來顯著增長。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具有獨特的地位,可以發揮通往內地門戶的戰略性角色,連通國內外資金的流動。督導小組已對香港的碳市場機遇進行初步評估,將進一步探討香港如何發展成為區域碳交易中心,包括將香港打造成為全球優質自愿性碳市場。在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方面,督導小組會與有關當局合作推動碳市場發展機遇。
香港會繼續多管齊下,積極推動發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市場,既引導國際資金支持國家及區域經濟向綠色經濟轉型,亦推動中外資本市場的共融互利發展。香港特區政府將不遺余力發展香港為大灣區內的綠色及可持續金融樞紐,為國家及世界作出貢獻。
標簽: 新常態,常態,可持續發展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 農業農村部:對農業科創企業支持貸款規模提2022-03-04
- 不下載APP不給看全文?工信部:立即整改!2022-03-04
- 持續增強中小企業發展信心2022-03-04
- “建議取消中小學生各種藝術考級”引熱議 2022-03-04
- 全國政協委員丁磊:建議加速鈉離子電池等新2022-03-04
- 電腦忘記密碼怎么辦?教你一招,半分鐘就能2022-03-04
- “大媽”排隊買金場景難再現2022-03-04
- 不下載APP不給看全文?工信部:立即整改!2022-03-04
- 愛看評論 愛比價格 這代年輕人購物有個性2022-03-04
- “互聯網一代”開啟新節儉模式2022-03-04
- “全過程人民民主”“動態清零”……兩會全2022-03-04
- 創意微視頻|微光2022-03-04
- 數評兩會:21億劑!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2022-03-04
- 微視頻 | 你聽,被愛著的感覺,真好!2022-03-04
- 【代表委員話三農】宋豐強:聚焦黃河綠色發2022-03-04
- 有事好商量丨小巷里的懇談會2022-03-04
- 非本人原因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齡如何計2022-03-04
- 工地發放工資卡“不符合要求”,只能去指定2022-03-04
- 騎車下班途中“自摔”受傷,難以認定為工傷2022-03-04
- 女性平等就業權相關法律有哪些?怎么規定的2022-03-04
- 數據統計:《艾爾登法環》在Steam上售出1002022-03-04
- 張業遂:中國是對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2022-03-04
- 統計局:2021年我國參加失業保險人數達22958萬2022-03-04
- 北京出臺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綜合監2022-03-04
- 元宇宙概念異動,這些產業或將率先落地,投2022-03-04
- 國投羅鉀助力沃柑種植,為大理再添一抹亮色2022-03-04
- 軍工股走強,俄烏沖突催化裝備發展,行業成2022-03-04
- 劉永好:多舉措節糧提效保障糧食和耕地安全2022-03-04
- APP“脅迫下載”只會自砸招牌2022-03-04
- 首筆數字人民幣碳信用交易在成都完成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