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將以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推動大數據與各行業深度融合
2021-05-26 16:47:57 來源:貴州日報
從無中生有,到風生水起落地生根,再到集聚成勢,“十三五”以來,貴陽作為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的核心區,全力加速大數據產業發展,積極探索、先行先試,大數據對社會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模式等幾乎所有領域都已產生且將繼續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2021年,貴陽將持續深入開展“萬企融合”行動,縱深推進大數據與實體經濟、鄉村振興、服務民生、社會治理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實體經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打造200個大數據典型應用場景。
大數據+實體經濟
賦能產業技術創新
“今日生產939.38立方米,剩料0.48立方米,轉料0.48立方米……”在位于觀山湖區的貴州興達興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達興”),每天都有兩名工人通過“砼智造”高性能混凝土大數據云平臺操控3條生產線,進料、卸料、運出,甚至運送貨車的實時位置都在該平臺上一目了然。
2018年,興達興的“砼智造”云平臺正式上線運行,成為國內首個高性能混凝土大數據項目。“從客戶下單到原材料配比,產品生產、配送、使用,都實現在平臺上全追蹤、全溯源。”興達興行政總監劉富慧說,公司3條混凝土攪拌生產線上的操作人員從15人縮減至2人,每年可節省200余萬元人力成本,同時,生產效率提高10%,產品不良品率從0.8%降至0.27%,能源利用率從27.8%提升到35.5%。
加快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大力實施“騰籠換鳥”,是貴陽市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推動特色產業實現新跨越的重要抓手。
“大數據+智能制造”海信智能工廠實現提質增效,傳統中藥企業漢方藥業進入大數據自動生產時代,“老干媽”通過大數據平臺實現原材料采購和生產環節全程監控……
“十三五”期間,貴陽市深入開展“萬企融合”行動,獲批成為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上云比例超過85%。全市進入省萬企融合項目調度庫項目899個,形成省級融合標桿項目62個、市級融合示范項目608個,帶動1054戶企業開展融合。
2021年,貴陽市將加快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加快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應用創新推廣中心、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電子行業應用服務平臺項目)等國家重大工業互聯網項目建設。以獲批“國家信息消費示范城市”為契機,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積極發展大數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大數據+社會治理
智慧城市呼之欲出
重點區域實時監控、網格警員實時定位、報警人位置自動獲取……在貴陽市公安局塊數據指揮中心,大屏幕上實時滾動著遍布貴陽各個角落的天網探頭情況。工作人員通過平臺分析出相似率,實時跟蹤犯罪嫌疑人、在逃人員等可疑人員具體位置。
近年來,貴陽市公安局堅持大數據理念和手段破解社會治理難題、引領警務改革方向,建成全國第一家“塊數據指揮中心”。依托大數據,貴陽一系列社會治理項目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及示范效應,打響了貴陽治理品牌。
建成首個地方政府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和全國首個市、區兩級政府一體化數據開放平臺;“中國開放數林指數”評估連續4年全國領先,在全球30個重要城市開放數據指數中位列第6;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貴陽模式實現市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100%,100個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數智貴陽”逐漸成為民生服務移動端入口,注冊用戶超過100萬,身份證、駕照、社保卡等證件全電子化,社保、醫保、公積金等162項高頻民生服務事項實現“掌上辦理”……
2021年,貴陽將以獲批“國家信息消費示范城市”為契機,加速推動臉行貴陽、智慧停車等重點項目建設;強化政務大數據應用項目統籌管理,支持在交通、醫療、教育、文旅、生態、水務等領域開展一批融合應用場景建設;加快實施“數智貴陽”,大力推動塊數據(城市)綜合服務平臺等重點項目建設。
大數據+鄉村振興
農業農村嶄新前景
環境溫度、土壤濕度、風速、降雨量……在“掌上自留地”公眾平臺上,眼前大片農作物的生長信息實時滾動、一覽無余,這是一個基于大數據的訂單式農業平臺,種養初期客戶在平臺上確定訂單關系,通過攝像頭或建立基站,客戶能夠全程參與、監管種植或養殖,看見自己認購的產品從最初種養到送到家門口的全部過程。
去年3月,貴州自留地科技有限公司與朱昌實業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貴州晨科斯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農旅一體、藥旅一體大數據農業的發展,建設朱昌智慧農業一二三產融合示范項目。去年9月,這個大數據農業項目“掌上自留地”代表貴州省參加第四屆全國農村創新創業項目創意大賽全國總決賽,獲得三等獎。
“十四五”期間,貴陽市將推進大數據與農業農村深度融合。搶抓“新基建”發展機遇,推進行政村通光纖建設,優化行政村5G網絡向30戶以上自然村延伸,到2025年30戶以上自然村高速率移動通信網絡覆蓋率達100%,農村重點區域5G網絡覆蓋率達100%;積極打造國家數字農業農村創新中心和數字農業應用推廣基地,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推進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在農業種植、養殖、加工、物流、營銷等各環節的集成應用,引進和應用新型智能農業設施裝備,構建涉農資源要素數據共享機制;圍繞鄉村治理工程,推進數字政務向鄉村拓展,探索建立鄉村公共服務、社會救助、社會治安等信息共享平臺。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 民主不民主實踐最有說服力,人民最有發言權2022-03-04
- “動態清零”做法符合中國實際情況 中國為2022-03-04
- 中國空間站今年將全面建成 首次實現6名航2022-03-04
- 履職一年間丨全國人大代表柴閃閃:給靈活就2022-03-04
- 神十三乘組4月將返回,今年再送6名航天員進2022-03-04
- 香港同心抗疫里的“凡人微光”,真美!2022-03-04
-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追夢綠色,守護凈2022-03-04
-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北京冬奧會讓冰雪2022-03-04
- 農業農村部:對農業科創企業支持貸款規模提2022-03-04
- 不下載APP不給看全文?工信部:立即整改!2022-03-04
- 持續增強中小企業發展信心2022-03-04
- “建議取消中小學生各種藝術考級”引熱議 2022-03-04
- 全國政協委員丁磊:建議加速鈉離子電池等新2022-03-04
- 電腦忘記密碼怎么辦?教你一招,半分鐘就能2022-03-04
- “大媽”排隊買金場景難再現2022-03-04
- 不下載APP不給看全文?工信部:立即整改!2022-03-04
- 愛看評論 愛比價格 這代年輕人購物有個性2022-03-04
- “互聯網一代”開啟新節儉模式2022-03-04
- “全過程人民民主”“動態清零”……兩會全2022-03-04
- 創意微視頻|微光2022-03-04
- 數評兩會:21億劑!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2022-03-04
- 微視頻 | 你聽,被愛著的感覺,真好!2022-03-04
- 【代表委員話三農】宋豐強:聚焦黃河綠色發2022-03-04
- 有事好商量丨小巷里的懇談會2022-03-04
- 非本人原因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齡如何計2022-03-04
- 工地發放工資卡“不符合要求”,只能去指定2022-03-04
- 騎車下班途中“自摔”受傷,難以認定為工傷2022-03-04
- 女性平等就業權相關法律有哪些?怎么規定的2022-03-04
- 數據統計:《艾爾登法環》在Steam上售出1002022-03-04
- 張業遂:中國是對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