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太康:村美民富鄉風淳
2021-03-23 16:12:13 來源:中國日報網
三月的豫東平原,桃花紅,杏花白,菜花黃,丁香花開,飄出淡香。一場春雨過后,綠油油的麥田在春風的拂動下緩緩搖動,像一片綠色的海洋。河南省太康縣楊廟鄉后店村村民劉威峰家的40個大棚就建在村西的麥地間。此時,草莓采摘快要結束了,大棚里又種下了西瓜、甜瓜和葡萄,劉威峰和在大棚務工的村民正在忙著給大棚放風。不遠處,村口廢棄坑塘改建的假山與噴泉相得益彰,水流潺潺;在城里做糕點師的劉勇領休假在家,正放聲歌唱;張錦峰大叔尚未開工,在文化廣場上散步;李翠蘭老兩口搬來居村聯養點已經一年多,“黨的政策好,俺享福了!”
截至2020年底,太康縣實現了15.8萬余貧困人口順利脫貧。近年來,太康縣把“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為縣域治理“三起來”、鄉鎮工作“三結合”的重要舉措,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找準突破口和切入點,通過抓兩頭、帶中間,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機銜接,夯實了鄉村振興根基。
“誰不說俺家鄉美”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春雨后的楊廟鄉后店村,道路整潔,花草帶香,村口一戶人家院子里的老樹發出了新枝丫,一串串白色的花朵隨風搖曳。村里的假山旁和文化廣場上,三三兩兩的老人在漫步,小朋友玩鬧著跑來跑去,一片祥和。
“以前這個大坑又臟又臭,現在好了,整修后,成了俺村里的一景。以前沒人靠近,現在大家茶余飯后都愛來轉轉。”50多歲的張錦峰坐在村口的亭子里休息,指著不遠處的假山說。
“以前村里是土路,天一身土,雨天兩腿泥。”后店村支部書記劉清勇說。現如今,村里是平坦整潔的水泥路,路邊都裝有太陽能路燈。
后店村為了改變村容村貌,推進“一宅變四園”行動,鼓勵群眾盤活院內閑置土地,充分利用庭前院后廢棄空地,把村里農家院變為菜園、果園、花園、游園,不斷改善人居環境,讓更多的農民享受到自然和諧,美麗幸福的鄉村生活。
近年來,太康縣開展了清潔家園活動,出動勞力35萬人次,對房前屋后、大街小巷、道路沿線、坑塘、溝渠等進行垃圾清理、綠化美化,綠化荒地500畝,修建村內胡同5500公里、整治坑塘220處,清理垃圾450萬噸。
同時,實施“三園鄉村”工程。對村內廢舊宅基地、撂荒地改造成花園、果園、菜園等“三園”3000多畝。如今,“庭前栽花,院后種菜,院中有花,林中有院”已逐漸成了太康農家庭院的新模式。
走進老冢鎮劉寨村,村中道路縱橫交錯,平整筆直,文化墻上“二十四節氣”主題的彩繪清新秀麗,路兩旁樹木蔥蘢,垃圾桶擺放有序,家家戶戶門口干凈整潔。
據介紹,該村最早提出,通過實施“五分錢”工程,確保環境長效常治。動員群眾每人每天捐出5分錢、一年捐出18元,用于村內衛生保潔費用和評選衛生戶獎勵。
“我們村現在也實行了‘五分錢’工程,村民們都很支持,誰不想自己住的環境干干凈凈的呢!”劉清勇說。
“家門口就能掙錢”
5年前,劉威峰還在江蘇的一家工廠打工。因為要照顧家中老人,劉威峰盤算著回家創業。
“一開始考慮的是養殖,但是成本太高了,就搞起了大棚種植。”返鄉的第一年,劉威峰建了兩個大棚,一年下來,掙了兩萬多元。
看到大棚種植確實可行,劉威峰逐年增加了大棚的數量。“今年,我們種了40個大棚,有瓜果、有蔬菜。”劉威峰說,2019年開始,他投資興建的后店村大棚種植基地,占地60畝,投入100萬元。
“收入還不錯哩,一年能掙幾十萬。”說話間,劉威峰黝黑的臉上流露出樸實的笑容。
劉威峰的大棚種植基地不僅解決了自己及家人的就業問題,也帶動了近30位本村及周邊村民的就業。龐樓村的喬慶紅就是其中一位。
喬慶紅今年65歲,記者見到她時,她正在西瓜大棚里給瓜苗放風。“一天60塊錢,干一天結一天,不耽誤中午回家給孫子做飯。俺自己掙的夠花,不用問孩子要錢,胳膊不酸腿不疼,天天都是好日子!”爽朗的笑聲,讓人瞬間感受到喬大娘的幸福生活。
近年來,圍繞“種、養、加”“短平快”產業,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一戶一策”的原則,太康縣因地制宜發展產業,立足規模化、特色化、優質化,發展華瑞農牧食用菌、三葉農牧土豬等種養基地145個,年產值9.5億元,提供就業崗位8500個。164個光伏發電站年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4100萬元,設置公益崗位9600個;實施電商扶貧,實現涉農產品銷售收入8000余萬元,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動力支撐。
在老冢鎮劉寨村,村里在整治出的60畝廢舊坑塘上建設“漁光互補”,塘上發電、塘下養魚,不僅鏈接幫扶60戶貧困戶,每年還能為村集體增加60萬元左右的收入。全村流轉土地1630畝,建成了構樹、金蟬、果樹、蔬菜、草莓5個種植基地及3個扶貧車間。村集體每年取得收益21.6萬元。2020年重陽節,劉寨村利用村集體經濟為全村58名80歲以上老人進行分紅,每人分紅300元。
“這里就是俺的家”
“奶奶,今天中午吃啥飯?”
“今天中午吃白菜燉粉條、八寶粥和饅頭,快來一起吃。”
記者走進楊廟鄉后店居村聯養點時,時值中午,正要開飯。70歲的李翠蘭奶奶正坐在房間門口的桌子旁等著老伴龐在君爺爺打飯。李奶奶前一段摔倒,不慎傷了腿,暫時行動不便。
“我們老兩口膝下無兒女,這不從去年開始搬來了這里。這里好的很,有吃有住有玩。我沒摔倒時,還跟老姐妹們一起練挑花籃,開心著哩!自己兒女照顧著,也沒有這么好啊!這里就是俺的家。”李奶奶面色紅潤,說話時面帶微笑。
不多時,龐爺爺打飯回來了。兩位老人,一人一碗白菜燉粉條,一碗八寶粥,一個饅頭,開開心心地吃了起來。桌子一角放著一臺唱戲機,正唱著豫劇。
后店居村聯養點是一所廢棄學校改造而成的,總占地面積5畝,投資70萬元,共有住室27間,食堂、餐廳、娛樂室、水沖式廁所、洗澡間、健身廣場等各種生活娛樂設施齊全。入住的特困老人房有三人間、兩人間和夫妻間,寬敞明亮,安裝有電風扇、空調、電視機、衣柜、應急呼叫器、煙霧報警器。
“我原來在外地打工,村里建了聯養點后,我就來這里工作了。平時負責老人的一日三餐,閑下來了,就帶著他們進行一些文娛活動,像挑花籃之類的。”聯養點工作人員李玉玲說,對老人們都有感情了,“哪位老人要是去走親戚了,心里還覺得少點啥。”
可口的飯菜,無微不至的服務,舒適的生活環境,真正做到了,進來一人,留住一人,溫暖一人。目前,聯養點已入住特困老人46人,現有管理人員2名,廚師2名,護理工作人員2名,醫護人員1名,為特困老人進行專業生活服務,使特困老人們真正體會到“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依,老有所醫”。
近年來,太康縣創新思路、分類施策,積極推行“集中供養”“居村聯養”“社會托養”“親情贍養”“鄰里助養”五養模式,有效地破解了農村特困人員兜底保障難題。至2020年底,全縣共改建提升鄉鎮敬老院19所、社會福利院1所、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機構29所、居村聯養點157個,8956名特困人員實現了“五養模式”全覆蓋。
“我們村的鄉風特別好,每年重陽節都組織活動,邀請村里的老年人吃飯,為他們送去祝福和溫暖。”劉清勇說。
每到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大棚里當季的瓜果,劉威峰總要送去一些到飯桌上,給村里的老人們嘗嘗。熱愛歌唱的劉勇領也會獻歌一首,讓老人們樂呵樂呵。
“我經常回來村里,看到村子一天天變得原來越美,老百姓素質越來越高,鄉風越來越文明,真是打心眼里高興!”67歲的劉清晨從太康縣委黨校退休后,就經常往老家后店村跑,積極參加村里的黨員活動,給群眾講課。“今年是建黨一百周年,我們正在籌備活動,獻禮建黨百年呢!”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 康保縣名優農特推介大會在石舉辦,康保蕎麥2023-03-03
- 廣州港: 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2月份及2023-03-03
- 短訊!東珠生態: 東珠生態環保股份有限公2023-03-03
- 當前信息:鋅業股份: 關于召開2023年第一2023-03-03
- 西部建設: 第七屆二十五次董事會決議公告2023-03-03
- 鎮洋發展: 浙江鎮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關于2023-03-03
- 萬方發展: 第九屆董事會第四十七次會議決2023-03-03
- 國家發改委:3月3日國內成品油價格不作調整2023-03-03
- 中小企業迎來轉型“進行時”2023-03-03
- 陡峭山路上的“護學隊”2023-03-03
- 今日關注:37年間,這個中心的東北虎從8只2023-03-03
- 今日觀點!3月3日消費電子行業十大牛股一覽2023-03-03
- 3月3日汽車服務行業九大牛股一覽2023-03-03
- 三川智慧: 關于持股5%以上股東部分股份解2023-03-03
- 聯科科技: 山東聯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關于2023-03-03
- 每日快報!聯科科技: 山東聯科科技股份有限2023-03-03
- 天天觀察:國電南自: 國電南自關于廣西南2023-03-03
- 每日報道:未來農業什么樣?AIGC帶你看來自2023-03-03
- 【你好代表】梁倩娟:加大農產品深加工 讓2023-03-03
- 平凡英雄|我是人大代表 當前報道2023-03-03
- 【天天熱聞】請把手機橫過來!這是一幅長長2023-03-03
- 美的集團:公司沒有布局黑電相關業務-今日2023-03-03
- 浙商證券:給予上機數控買入評級 獨家焦點2023-03-03
- 仁和藥業董秘回復:公司目前藥品研發有磷酸2023-03-03
- 環球觀速訊丨仁和藥業:公司目前沒有種植中2023-03-03
- 全球實時:威星智能董秘回復:截至2023年22023-03-03
- 世界播報:南京化纖董秘回復:截止2023年2月2023-03-03
- 白鶴灘水電站16臺百萬千瓦機組全部通過驗收2023-03-03
- 專家提示老年人應做好帶狀皰疹病毒預防2023-03-03
- 【時快訊】權威部門話開局丨我國將聚焦“一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