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織密織牢立體防控網 嚴防境外輸入
2022-03-21 15:21:11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隨著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在全球范圍內流行,疫情輸入風險持續加大,各地海關密切跟蹤分析全球疫情走勢,精準實施口岸衛生檢疫,從嚴從緊從細抓實各項防控措施,織密織牢“水陸空”立體防控網,嚴防境外疫情輸入。
3月17日10時許,巴拿馬籍“海洋先鋒”輪靠泊青島港大港57號泊位,青島海關對所有船員進行體溫監測、健康申明卡核驗和醫學巡查,并對申請換班下船船員進行核酸樣本采集送檢,“點對點”完成閉環轉運隔離。
青島港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外貿口岸,平均每天有30多艘國際航行船舶進出境,出入境船員每天600多名。為持續做好海港疫情防控工作,青島海關精準研判防控,利用科技手段,從嚴從緊開展疫情排查和衛生檢疫,最大限度降低疫情輸入風險。
青島海關衛生檢疫處處長卜宏磊:我們目前對所有進境船舶開展境外流調,提前獲取船舶軌跡、換班船員情況,包括船員換班前的旅行史、居住史、健康狀況等信息并開展風險評估。同時,我們積極采用科技防疫手段,研發無接觸式采樣艙,海關人員可以在正壓采樣間里對入境船員實施無接觸式采樣,降低了感染風險。
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期間科技引領、智能檢疫先進模式基礎上,北京海關開發并持續優化信息化系統平臺。通過智能自動驗核和遠程人工驗核相結合,進一步提升健康申報和驗核準確性和有效性,每名入境旅客健康申報驗核時間壓縮近30%。
首都機場海關副關長陳平:我們還對不同類型入境人員通關區域開展分區處置改造,對不同風險級別的旅客在不同區域內分級開展采樣等工作;根據航班入境的時間,分時合理安排各區域的使用,便于充分做好消毒;并根據不同需求,分段靈活調整開啟不同區域。通過改造,進一步優化現場布局和檢疫通關流程。
南寧海關全力構建陸路口岸疫情分析研判網,建立陸上鄰國研判機制,對業務現場防控流程進行“全鏈條、全節點、全覆蓋”審核,每個業務現場均繪制形成流程圖、平面圖,全面實施“一口岸一對策”“一場景一對策”“一業務一對策”,業務操作體系化、標準化、圖表化。
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是全國三大航空樞紐之一。廣州海關在廣州白云機場空港口岸推動衛生檢疫全流程智能化改造,全面提升疫情防控工作精準度。入境旅客通過智能分流一體機實現身份信息等數據的自動采集和核驗,平均耗時約40秒,極大降低了人員聚集風險。隨后,憑借現場生成的疫情防控信息二維碼,可迅速完成口岸核酸采樣、復核放行等衛生檢疫流程,而且二維碼直接向地方聯防聯控“一碼通”系統推送,實現聯防聯控部門之間信息共享,全程可回溯、可追蹤。
廣州海關所屬廣州白云機場海關副關長王秀軍:我們在嚴格落實機組人員和旅客入境全流程物理隔離、分區查驗的基礎上,針對國內、國外航司機組打造雙道并行、分類通關的新模式,實現不同機組人員分流通關。同時,依托信息化系統對每天的入境航班提前研判,強化旅客入境申報、分流引導的全面智能化、精準化管理,減少人員接觸環節,降低交叉感染風險。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兩月全國海關共檢疫入境人員980.3萬人次。
[ 責編:孫滿桃]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 海關織密織牢立體防控網 嚴防境外輸入2022-03-21
- 十二個瞬間——三月上海,感謝有你2022-03-21
- 加快城市軌道交通智慧服務 我國首個地鐵北2022-03-21
- 綠水青山,“森森”不息!2022-03-21
- 國際森林日丨我國森林資源不斷增長 生態系2022-03-21
- 國際田聯:蘇炳添等中國接力隊員遞補東京奧2022-03-21
- 森林,中國的貢獻丨大美中國看自然2022-03-21
- 3月LPR發布 1年期、5年期均不變2022-03-21
- 國家能源局:1-2月份電網工程完成投資313億2022-03-21
- 國家能源局:1-2月份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同2022-03-21
- “雙碳”目標下如何確保能源安全與低碳轉型2022-03-21
- 渤海油田累產油氣當量超5億噸2022-03-21
- 港府公報:科興和復必泰對防重癥和死亡均高2022-03-21
- 3月21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貶252個基點 2022-03-21
- 政策利好頻頻出臺,“市場底”在哪里?買方2022-03-21
- 長壽藥概念股再度走強金達威、友阿股份等多2022-03-21
- 種業概念股集體飆漲!新農開發、萬向德農漲2022-03-21
- 最新一期LPR報價出爐:1年期3.7%,5年期以上2022-03-21
- 大金融板塊持續下挫保險、銀行板塊跌幅居前2022-03-21
- 發揮基層網點內生動力 完善農村快遞網絡2022-03-21
- 紙吸管市場難覓蹤影,聚乳酸吸管現身市場2022-03-21
- 原材料價格猛漲!近20家新能源車企40余款漲2022-03-21
- 共享單車明明入“欄”仍遇鎖車難,這是怎么2022-03-21
- 種一顆牙,花了6萬多元,患者直呼“種不起2022-03-21
- “雙碳”時代下,科羅娜發起啤酒行業低碳創2022-03-21
- 今天來回憶那些念念不忘的經典兒歌,你會想2022-03-21
- 勤耕不輟“植”此青綠 雪域高原“長出”綠2022-03-21
- 江西新增本土“1+33” 南昌啟動第三輪區域2022-03-21
- 疫情常態化后,餐飲行業將發生怎樣的變局?2022-03-21
- 新一輪紓困政策如何救民航?民航局:前兩個202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