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消費新套路警示錄
2022-03-21 08:48:41 來源:中國經濟網
以“首月0元”等為噱頭的“套路保”,暗藏隱患的互聯網投保頁面,無法兌現的車險增值服務……這些保險銷費套路,你是否遇到過?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國際金融報》記者綜合銀保監會官網數據發現,2021年,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接收并轉送涉及保險公司的保險消費投訴總量為163192件,較2020年同比增加43.56%。其中,每個季度的投訴量均較上年同比有大幅提升,漲幅分別為129.73%、39.35%、10.60%、41.06%。在眾多投訴事由中,理賠糾紛和銷售糾紛是消費者最為集中反映的兩大問題。
“首月0元”套路深
在一些網絡場景中,時有“首月0元”“零首付”“免費保障”等互聯網保險產品廣告頁面出現,有的消費者在未清楚了解保險內容、保費繳納等情況下,便被“免費”誘導而投保。這種營銷引流模式存在誘導營銷、信息披露不當等問題,侵害消費者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易引發消費糾紛或投訴。
從保險產品本身看,一些“首月0元”“免費保障”等宣傳未全面展示保費繳納整體情況,實際上是將保費分攤至后期,消費者并未真正享受到保費優惠;從監管要求看,保險險種的條款和費率,應當報監督管理機構備案或批準,“首月0元”之類的銷售宣傳行為,存在未按照規定使用經批準或者備案的保險條款、保險費率的問題;從營銷方式看,營銷片面強調“首月0元”,卻未對保費繳納整體情況、保險責任等重要內容充分提示,易使消費者忽視產品重要信息。
天津銀保監局提醒消費者,在選購保險產品時注意以下事項:
(一)因需購買保險產品,不被“免費”迷惑。在瀏覽保險營銷宣傳頁面時,注意了解發布營銷廣告主體、保險產品承保機構,看清保險產品類型、保障內容和收費方式等重要信息,根據自身風險保障需求和消費能力選購,不被“免費”營銷宣傳誘導購買了本不需要的產品。
(二)知悉保險合同內容,了解條款信息再簽約。消費者如確有投保需求,應認真閱讀保險合同,對于未能明確展示保險合同條款等重要內容的銷售頁面,不隨意點擊確認。著重了解保險責任、除外責任、保險期間、保險金額、保費繳納、風險提示、客戶告知、投保須知、續保條件、保險金賠償或給付、猶豫期和退保損失等影響投保決策的重要事項。
(三)履行如實告知義務。訂立保險合同時,保險人就保險標的或者被保險人的有關情況提出詢問的,投保人應當如實告知。消費者隱瞞真實狀況投保,如發生保險事故,可能得不到保險賠償,容易產生理賠糾紛。
互聯網頁面藏玄機
近年來,隨著數字金融業務蓬勃發展,互聯網保險產品因選擇性多、投保方便快捷等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但也出現了一些風險隱患。部分機構在互聯網頁面中給消費者自主選擇設置障礙,一些對智能設備使用不熟悉的老年消費者、對金融產品風險定價不敏感的消費者、缺乏理性消費觀念的消費者更容易被“套路”。
比如,暗藏“搭售”:某些在線平臺在其票務、酒店預定頁面通過默認勾選、捆綁銷售等方式銷售一些保險產品,若不購買保險則不能享受優惠折扣,限制消費者自主選擇的權利。與網絡借款平臺合作,強制消費者在借款過程中購買指定渠道或指定公司的保險產品,變相收取“砍頭息”。
“自動續費”:部分互聯網平臺及保險機構在保險合同訂立過程中,特別是網上投保時,網上投保頁面設置不規范、不科學,誘導消費者勾選“自動續費”,而后續扣費不提前提醒,也不經客戶選擇或確認,直接通過系統扣費。
福建銀保監局提醒廣大消費者在享受互聯網平臺服務的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選擇正規互聯網平臺投保。消費者選擇互聯網保險產品時,應注意核實投保平臺的銷售資質,切忌盲目選擇導致上當受騙。
(二)請勿點擊各類不明鏈接。消費者應提高網絡安全意識,不隨意點擊來路不明的鏈接或隨意掃描二維碼,以免個人重要信息泄露、銀行賬號被盜或資金受損。
(三)切勿輕信高額回報的保險產品。消費者不要輕信互聯網保險產品“高息”宣傳,要認清保險的首要功能是風險保障,避免遭遇非法集資騙局。
(四)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消費者通過網絡購買保險產品時,要仔細閱讀保障責任、保險期限、責任免除等重要產品信息,根據自身保障需求和經濟承受能力理性購買合適的產品。
(五)認真填寫投保信息。消費者在投保時應仔細瀏覽頁面,認真查看交費方式、自動續保等是否存在“默認勾選”的情況,避免陷入“捆綁投保”或“自動續費”等套路。
車險增值服務“名不副實”
3月9日,上海市消保委官方微信發布信息顯示,2021年上海市消保委受理車險投訴271件,其中有120件集中在車險銷售環節,占比達到44%。消費者投訴反映的主要情況包括以下三類:
一是送卡情況從公開宣傳轉為暗箱操作,購買車險公開的送卡行為被禁止后轉到“地下”。在消費者向上海市消保委投訴的情況中發現,有送200元的、550元的卡,也有送700元的卡,最多送2300元的卡。如此可見,車險銷售環節中,送不送、送多少、送什么的信息不對稱,讓送卡變成一個“暗箱”,消費者對當中的公平性普遍質疑。
二是送卡私下口頭承諾無法兌現,維權遭遇困難。從上海市消保委受理的投訴中發現,如今送卡承諾都是通過銷售人員口頭承諾,一旦口頭承諾沒有及時留存痕跡,事后追責或定責可能會遇到障礙。多位消費者反映,購前承諾的送卡到實際兌現時,遇到“缺斤少兩”和“貨不對板”的情況。
三是增值服務名目繁多,卻名不副實。因為公開送卡被明文禁止,保險公司以“增值服務”的名義送各種各樣的“服務券”。在上海市消保委受理的投訴中,就有洗車券、積分兌換券、機場停車券、健康藥券等。上海市消保委通過梳理相關投訴發現,很多消費者反映這些券所提供的服務內容“名不副實”。
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旻律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銷售人員送卡存在被認定為給予投保人回扣或其他利益的風險,違反法律規定,該承諾可能在法律上本身就是一個無效承諾,所以消費者主張要求銷售履行送卡承諾的請求很難獲得法律的支持。
“對于增值服務,實務要點中規定保險公司可提供的增值服務范圍僅限于‘車輛安全檢測、代為駕駛、代為送檢、安全停靠、事故救援和故障救援’,超出上述類型的增值服務可能屬于違規服務。”他補充指出,對于合同中寫明或銷售承諾的上述增值服務,消費者可以通過合同救濟的途徑保障自身合法權益,而對于那些超處出規定的增值服務,可能較難獲得法律的支持。
標簽: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 保險消費新套路警示錄2022-03-21
- 我國提高建筑綠色發展質量2022-03-21
- 湖北出臺“十六條”保障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2022-03-21
- 云南20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4例、本土無癥狀2022-03-21
- 黑龍江新增本土確診病例27例和本土無癥狀感2022-03-21
- “搶人大戰”中,求職者和企業這樣“雙向奔2022-03-21
- 重慶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例和本土無癥狀感染2022-03-21
- 河北新增51例本土確診病例和356例本土無癥2022-03-21
- 河南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例、本土無癥狀感染2022-03-21
- 2月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69.1億件 同比增長49.7%2022-03-21
- 干貨滿滿!《新冠肺炎防治科普手冊》發布2022-03-20
- 江蘇南京:力爭盡早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2022-03-20
- [第一時間]新冠疫情防控 國家衛健委:本輪2022-03-20
- 疫情防控進行時 | 暢通供給配送 守護百2022-03-20
- 遼寧營口:疫情之下,凡人壯舉2022-03-20
- 用傳統色彩打開春天,太驚艷!2022-03-20
- 10000份愛心餐,讓這座城市好暖!2022-03-20
- 幸福的模樣,看得見!2022-03-20
- 突破性進展!云南麗香鐵路玉龍雪山隧道建設2022-03-20
- “搬!”2022-03-20
- 疫情中的福建:抗疫有“力度”有“溫度”2022-03-20
- 寧夏烏瑪高速寧夏石嘴山段開工建設 將進一2022-03-20
- 廣西首票跨境電商貨物經公海聯運順利出口 2022-03-20
- 春耕正當時 | 農機智能化助力 春耕跑出2022-03-20
- 春分時節忙不停,抓農事、采春茶、豎雞蛋…2022-03-20
- 凌晨2點,500個名額被一搶而空2022-03-20
- 青島: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困難群眾救助2022-03-20
- 暴雨藍色預警!8省市將現暴雨 局地大暴雨2022-03-20
- 海報|共同守“滬”,讓我們在春光里重逢2022-03-20
- 院士送盒飯!史上最卷的“外賣天團”!2022-03-20